按胀满一条,诸书分别有肤胀、腹胀、水胀、气胀、血胀、盐毒之名,总无一定之旨归。表虚热盛故生疮,汗之则表愈虚而热愈炽,热则伤血,热则生风,故变为痉。
阳旺阴消,而食自进矣。夫肝乃藏血之所,肝与胆相为表里,胆移热于肝,热入血室,故见谵语。
为贫,病至健忘,赋畀之良危矣。曰吾乡不宜泻,则实者被其伤。
从外感而致者,感受外来之客邪,客于肺经,闭其清道,肺气不得下降,清涕是出。要知阳厥宜下,即热深厥深是也。
凡阴虚之人,多属气盛血衰,无论何部发病,多缘火邪为殃,切不可再扶其阳。少阴病,脉沉细数。
验胎方,归、芎各三钱,为末,艾汤吞,吞后腹频动,有胎定无疑。原由君火弱而不能制阴,阴气上僭,逆于咽喉而生蛾子。